首页| 协会简介 | 学会简介 | 八桂保险 | 文件公告 | 国内资讯 | 党建群团 | 消费者保护 | 法律法规 | 媒体报道 | 行业活动 | 联系我们
警惕假借“保险”诈骗
[  时间:2024-08-27 | 作者:谭乐之 |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 浏览:2711次 ]

  “您好,我是‘腾讯微保’的客服,您有一款保险产品马上要到期了,下个月会扣费2500元,如果您不想续保,我来引导您退保……”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上海、永安、遂川等地均发生了不法分子假借保险客服身份实施电信诈骗的事件。

  保险产品本是民众突遇风险时的重要保障,却被诈骗分子钻了空子,依托不断升级的骗术借保险之名窃取民众信息和财产。面对防不胜防的电诈新招,广大市民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

  今年7月,福建村民赖某接到自称是“QQ微保客服人员”的电话,对方告知她已开通QQ微保业务,如不关闭就要被扣费,并诱导赖某打开屏幕共享,欲将其银行卡里的11.9万元转走。这种“取消续费诈骗”是诱骗受害者最多的手段之一,即便没有购买保险也可能钻入“圈套”。比如,近期江西发生通过发送含有受害者身份信息的虚假保单等手段增强可信度,从而诱导受害者“上钩”的案例,就是这种诈骗手段的新型变体。

  “触发理赔诈骗”是新型诈骗中的另一种形式。记者了解到,多地均发生受害者被告知触发保险理赔,需要赔付或退款,随后诈骗者发送假冒APP链接或网页并引导受害者操作的事件。此外,也有不少诈骗者利用FaceTime视频通话功能诱导受害者进行屏幕共享或引导其操作,从而窃取银行账户信息。

  为保护公众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也于近日发布《关于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的风险提示》,提醒广大群众警惕共享屏幕、AI换脸拟声、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等诈骗手段。

  2022年12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实施。该法明确,电信业务经营者、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承担风险防控责任,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内部控制机制和安全责任制度,加强新业务涉诈风险安全评估。

  业内人士指出,电信网络诈骗涉及的电信、银行、互联网等机构和单位,需要特别重视自身承担的义务,发挥好监督管理责任,即“反诈看门人”的作用,在银行账户、信用卡管理、对网络黑灰产业链遏制,以及对新型犯罪手段的管控和封堵等方面,构筑起防范和治理网络电信诈骗的保护盾,更好地保护公民利益。

  “我们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对于自称‘腾讯微保’客服的陌生来电,特别是涉及资金操作的,请保持高度警惕并坚决拒绝任何带有诱导倾向的操作;接到任何要求操作的电话或信息时,请不要着急,应冷静下来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腾讯微保相关负责人表示,微保自去年收到诈骗分子假冒微保客服实施诈骗的多个用户反馈后,已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打击冒充微保客服、虚假官网、虚假客服网站的行为,也在官网和小程序内加强了相关提示。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上一篇]广西:建立“五方会商”机制[下一篇]因交通事故修车期间通勤打车的费..
     
 



热门文章
广告位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客服中心 | 法律顾问 | 进入邮箱
主办单位:广西保险行业协会 技术支持:索通网络 联系电话:0771-5882608 QQ:404773019
版权所有:广西保险行业协会 桂ICP备05013272